

据湖南日报报道,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,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、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,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
据媒体报道,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袁隆平,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
据悉,直到今年年初,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,他与他的团队人员一起,探讨双季稻亩产3000斤攻关项目的实施方案。
此前有网传消息称,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1年北京时间5月21日上午在长沙逝世,随后该消息被证实为谣言,引发网友热议。
5月22日11时30分许,袁隆平院士的学生邓启云表示,前一晚他已到医院,当天上午又赶往医院陪护,袁隆平仍在医院治疗。据他介绍,袁隆平住院已有一段时间,目前情况不乐观。
据袁隆平的保健医生透露,今年3月10日,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,引发身体不适。4月7日,转到长沙住院治疗。
袁隆平 ,男,汉族,无党派人士,1930 年 9 月出生,江西德安人,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,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,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袁隆平幼年正值“九一八事变”,日军侵华并逐步侵占华北和中国内地,国破家亡的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军空袭,尸横遍野。这些悲惨的景象,这在幼年袁隆平的心里,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创伤,他从小就立志: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、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。
1964年,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,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、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、“文革”期间的政治冲击、上千次的试验失败……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,“只要杂交稻能够培育成功,就是豁出性命,也心甘情愿!”
1974年,他和团队在安江农校试种的”南优2号“杂交稻亩产628公斤,实现了惊人的突破。1976年,袁隆平和助手们揭开了我国杂交水稻大面积制种、推广的序幕。那个“让所有人都吃饱饭不再挨饿”的诺言终于落到了田间地头,落到沉甸甸弯着腰的稻穗上。
截至 2017 年,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 亿亩,共增产稻谷 6000 多亿公斤。多次赴印度、越南等国,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。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。
从一颗天然杂交水稻开始,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。作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,袁隆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。
2018 年 12 月,袁隆平被授予“改革先锋”称号。2019年 9 月,被授予“共和国勋章”和“最美奋斗者”称号。他是中国的英雄,也可为后人积累经验,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。
古有宋应星“贵五谷而贱金玉”,写就《天工开物》;今有袁隆平心怀“禾下乘凉梦”,致力杂交水稻的研究。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昼夜躬耕于稻田,身价千亿的他身着35元的衣服,做着“禾下乘凉”的“超级水稻梦”。
一如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审委员会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所说:“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。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,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;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,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,淡泊名利,一介农夫,播撒智慧,收获富足。他毕生的梦想,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。喜看稻菽千重浪,最是风流袁隆平!”
这正是袁隆平一生的写照,他用一生诠释了胸怀天下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